心理学家觉得,孩子的社会化进步不能离开模仿。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。通过模仿,孩子不只可以复制行为,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,有所革新。大家常常把模仿描述成学习的捷径。模仿涉及到拷贝某个具体的行为或是某类型型的动作,可以使孩子飞快速、有效地掌握一系列的身体技能。所以,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。
模仿--孩子学习第一步
经典实验回放:
1999年,科学家梅尔特佐夫让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察看一位成人从事一种不成功的行为,并让婴儿也来尝试这种行为。假如婴儿只不过模仿示范者实质操作的内容,那样最后模仿行为就会失败。第一步,婴儿在旁边察看一位实验职员将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;第二步,实验职员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塑料小哑铃,让他尝试拉开。婴儿用示范者的方法,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,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。但,小哑铃对婴儿来讲太大了,婴儿模仿不了示范者拉开哑铃的动作。后来婴儿尝试了新的解决方案,他把哑铃放在桌子上,用两只手来拉另一端。结果他成功地拉开了小哑铃。这个实验说明,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,因此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。
模仿从婴儿开始
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就有心理学家对婴儿的模仿行为进行了研究。研究表明,在出生后刚开始的4个小时中,婴儿就已经具备模仿能力了。那时的婴儿模仿的是张开嘴、撅起嘴,或者是在嘴里动舌头。
大一点儿的婴儿可以通过模仿学习三类型型的行为。其一,婴儿可以跟随成人一块到处走走,到新的环境中进行探索。这时,婴儿也有能力跟伴随一个移动的玩具,并自己探索着返回。其二,婴儿模仿已经熟知的社会行为,如推荐玩具,通过模仿能提升这种行为的发生。譬如和婴儿一块玩平等交换的游戏,他随后就会想到要把玩具送给别的人。其三,婴儿通过察看别的人,可以模仿掌握一些新的行为并且有自我革新。譬如上面实验中拉哑铃的例子,婴儿自己创造了把哑铃放在桌上,用两只手拉同一端的动作。这种模仿行为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讲,是非常需要的。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,并进行迁移和革新,学习新的词语。